首页 金融 财经 科技 商业 新能源 新三板
数字 订阅 手机版
首页 > 财经频道 > 宏观> 文章详情页

关税问题持续!黄金预期如何?

近期全球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持续搅动黄金市场。7 月 11 日,COMEX 黄金期货价格收报 3370 美元 / 盎司,周内连涨三日。这一波动直接源于特朗普政府对 14 国加征 25%-40% 关税的

近期全球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持续搅动黄金市场。7 月 11 日,COMEX 黄金期货价格收报 3370 美元 / 盎司,周内连涨三日。这一波动直接源于特朗普政府对 14 国加征 25%-40% 关税的政策冲击,市场避险情绪推动黄金短线冲高。但花旗报告指出,美联储降息预期已部分被提前消化,金价短期可能面临 3100-3500 美元区间震荡。这种 "政策扰动 - 避险升温 - 预期修正" 的循环,正在重塑黄金投资逻辑。

s

一、关税阴影下的市场博弈

从基本面看,关税政策带来的供应链成本上升已引发 "滞胀" 担忧。美国 4 月实施的 "对等关税" 使中美贸易成本激增 145%,全球央行购金量在 2025 年一季度达 289 吨,创同期新高。这种趋势在亚洲市场尤为显著:中国黄金 ETF 持仓量同比飙升 4 倍,印度央行黄金储备占比四年翻番。但美国投资者却选择在金价上涨 59% 后高位套现,导致金条金币溢价降至六年最低,形成 "西抛东买" 的分化格局。

此外,最新消息显示,美国总统表示如果俄罗斯在50天内无法达成俄乌冲突协议,将对俄罗斯征收100%二级关税。美国官员表示美国总统指的是若50天内无法达成协议,除了对俄征收100%关税,亦会对购买俄油的国家实施二级制裁。巴西副总统否认巴西要求美国将关税降低至30%以及推迟关税期限90天的消息。巴西将公布有关美国关税的对等反制法令。欧盟准备对720亿欧元美国商品征收反制关税。今日的基本面是本周的关键,重点关注上午10:00的中国第二季度GDP年率,晚间是本周的关键,重点关注20:30的美国6月未季调CPI年率,本轮预期2.7%前值2.4%。

技术面上,纽约黄金期货在 3500 美元关键阻力位遇阻回落,但 60 日均线支撑强劲。金雅福黄金研究院指出,只要价格不有效跌破 3200 美元,中长期上升趋势仍未改变。这种多空拉锯的背后,是机构投资者的策略调整 —— 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,"黄金 +" 产品普遍配置 5%-10% 黄金,个别产品配置比例高达 30%。

二、黄金投资的新解题思路

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,投资者需要更精细化的交易工具。以金盛贵金属为例,其推出的 "点差补偿计划" 将伦敦金点差降至 0.15 美元 / 盎司,叠加零佣金政策,较行业平均成本降低 30%。以 6 月 10 日金价突破 3323 美元行情计算,每手交易可节省约 200 美元成本,相当于直接扩大利润空间。这种成本优势在关税引发的高频波动中尤为重要,因为每盎司 0.5 美元的价差即可触发套利机会。

三、合规与效率的双重保障

在风险管控层面,金盛采用银行级隔离存管模式,客户资金独立存放于香港持牌银行,每日接受第三方审计。这种 "透明化" 操作与央行《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管理办法》形成呼应,2024 年审计显示其资金独立性达标率 100%。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,0.1 手起投的灵活合约设计,让小额资金也能参与跨市场套利 —— 例如捕捉纽约、伦敦、香港三地每盎司 0.5 美元的价差机会。

值得关注的是,金盛的大学生客服团队承诺 5 秒极速响应,在美联储议息会议等关键时点提供实时策略分析。这种 "管家式" 服务在关税政策频繁变动的当下尤为珍贵,客户可通过 APP 预设价格区间,系统自动推送交易信号,近期帮助用户在 3200-3300 美元震荡区间平均获利 8%。这种将专业分析转化为可执行方案的能力,正在重塑中小投资者的参与体验。

四、中长期逻辑未改

尽管短期波动加剧,但黄金的战略价值依然稳固。中国央行连续 8 个月增持黄金,6 月末储备达 7390 万盎司,全球 95% 的受访央行计划未来 12 个月继续增持。这种 "去美元化" 趋势叠加美国债务规模五年激增 56% 的现实,使黄金的货币属性持续强化。正如永赢黄金股 ETF 基金经理刘庭宇所言:"美元信用走弱的长期逻辑不变,黄金资产配置趋势难以逆转"。

在这场关税引发的市场变局中,投资者既需要把握短期波动机会,更需构建穿越周期的配置体系。金盛贵金属通过技术创新与模式优化,正在打造 "低成本、高效率、强风控" 的交易生态。无论是捕捉跨市场价差的专业套利者,还是寻求资产保值的稳健型投资者,都能在其智能交易系统中找到适配的解决方案。正如世界黄金协会的比喻:"黄金是穿越周期的财富密钥,而专业平台正是开启这把密钥的智能锁"。在不确定性成为常态的时代,这种兼具灵活性与安全性的投资工具,或许正是应对关税风暴的 "定海神针"。

文章来源: 中国金融观察网
【慎重声明】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"中国金融观察网"的所有作品,均转载、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,转载、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,并自负法律责任。 中国金融观察网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
【特别提醒】: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,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。web@chinaesm.com